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 第630章 这我们的技术?

第630章 这我们的技术?

有人感叹于“ki”的又一颠复性动作。

也有人震惊于那几篇夸张的论文。

你和我翻译一下,什么t的叫无副作用增加雄性激素!

什么t的叫可以治愈糖尿病?!

这场学界的变革,还在愈演愈烈中,但率先产生涟漪的,是全球第一批涌入的数十万学者,都知道了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钱学森百年诞辰。

而在中国,更是一件大江南北共同庆贺的幸事。

全国数百所大学,均在校内举行了主题讲座等相关活动。

在西交大、沪交大,天南地北的两所不同城市,两座刚刚落座的“钱学森图书馆”同时揭幕。

在中科院,院长白春骊主持,上百位院士开展主题报告,他们都是称得上钱老的徒子徒孙。

科协、航天局、自动化协会、甚至导弹领域的军方,都有各自安排。

而在泱市,筹备近一年的大型特别节目:《为国铸剑,回首百年》,正式播出。

东阳县,实验小学,一位小女孩在主题活动中,朗诵了自己的作文:《我眼中的钱学森》。

下方一半人懵逼,一半人哈哈大笑。

大家都写这个作文,不都是编的?

但你说钱学森去你家吃饭,还喜欢吃你妈妈做的红烧肉是不是把人当傻子呢!

县里,还未来得及挂上“庆祝建市”的横幅,就有了一些新的东西。

在一些主干道的天桥上、路灯两侧、官方公告栏、公益gg位,都出现了”

庆祝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的内容。

而在未来城的艺术馆,更是有一副超大彩绘,几十迈克尔的那种,直接装扮了一整面墙。

而东阳百姓也在三日前接到通知,今晚艺术馆上空,会有无人机灯光表演。

这算是翟达的第二件小礼物。

和全国上下无数人一样,所谓“礼物”,老师未必会在意,甚至未必能看见。

那位老人,依旧专注的在西昌群山之中忙碌,进行着他人尚不知晓的研究,估计唯一能送到面前的庆贺,就是食堂里西昌基地准备的一个蛋糕?

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基地管理者提出要在四处挂点横幅,但这点小要求,依旧被钱老拒绝了。

外面大江南北的他管不着,眼前的还管不着么?

况且近期有重要任务,所有人的精力都应该放在工作上,而不是给一个老头子过生日。

这是钱老的原话。

完成了繁忙的工作,下午两点,钱老才有时间来到食堂吃饭。

食堂有二楼,俗称“小食堂”,一般是领导和高级工程师专用,不过钱老在此小半年,都在一楼大食堂吃饭。

一方面是不爱讲牌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无障碍电梯。

小刘推着轮椅,来到了食堂角落,厨房留了一些饭菜,只需要稍稍加热即可。

等待的功夫里,钱老依旧伏案在长条餐桌上,用纸笔验算着什么。

几分钟后,几份菜品放在面前,这位百岁老人才摘下眼镜,收拾了一下桌子。

只是看向前方的时候,稍稍愣了一下,一份“葱烧芋”让他有些愣神。

这是江南家常菜,也是他近百年人生中,最喜欢的几道美食之一。

“小刘,这不是这边菜式吧?厨房专门做的?”

小刘干笑了一声:“算是吧”

钱学森皱眉:“说了不要搞这种哎”

小刘站在一旁没敢接话,钱老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软烂粉面的芋芳在口中融化,非常适合老人,只是老人眉头皱的更深了

因为这道菜太正宗了,恐怕食材都是南方空运过来的这让老人心里更不舒服。

抬手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口中,这也算是他最爱吃的菜了,只是年纪大了,不能多吃,入口后又是一种熟悉的味道

此时钱老才认真打量面前的三道菜:葱烧芋节、红烧肉、油焖笋

怎么看怎么熟悉吃起来更熟悉

正在疑惑之际,食堂两边突然冲出来十好几人,朝着这边围了过来,而平日最是警剔的小刘不但没有制止,反而笑着让了让位置。

十几人手拿小彩旗,高呼道:“钱老生日快乐!”

钱老扭头看去,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某人。

翟达笑呵呵的,左手托着个小号蛋糕,右手端着一碗长寿面,来到老师身前:“老师,生日快乐,你看你吃点时髦的,还是吃点传统的?”

刚才还很严肃的老人家,看到关门弟子还是忍不住露出笑容:“原来是你搞的鬼,都说了不用跑来。”

翟达摊摊手:“我也不光是为您,这不是听说西昌这边有大动作么,过来长长见识。”

“那这些菜”

翟达介绍道:“红烧肉是我妈做的,当初您赞不绝口,葱烧芋节和油焖笋出自师母之手,早上做好,托人坐飞机送来的,我在西昌机场接到手的时候还是热的呢。”

钱老还是忍不住责备一句:“还是太费事儿了。”

翟达立刻道:“您放心,全都是我自费,您学生我有钱。”

“有钱也不该”

“哦,那我换个说法,我相当有钱。”

这下终于是给老人家逗笑了。

终究是开心的,又如何能够不开心呢?

“师母还托我带句话给您。”

“哦?什么话?”

“说:家里已经好久没“钱”了,让您顾着点家。”

钱老开怀大笑:“哈哈哈!这次结束,我就回去!”

今日对他来说,生日只是一件小事,在老人家的脑海里,另一件事才是大事。

在食堂短暂的热闹了片刻,钱老又重新投入了工作之中,翟达作为学生,推行着轮椅伴随,也终于了解到了老师在西昌大半年时间,是在忙着什么事情。

翟达所知的信息里,年初春节时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是老师出山后第一个大型杰作,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掌握中段反导技术的国家,奠定了镇守神州的“核安全”大伞。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隐秘的战在线,“白马”也撑开了“信息安全”的大伞,并且一直稳定发挥作用,数个月来对华窃密堪称遭到了史诗级打击情报战线距离他这么一个企业家,还是太遥远了

也没人通知他

总之,老师在参与完成了“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研发后,中途去了一趟东阳,回了一趟京北,再后来就基本都在西昌。

原本,老师只是来关注“探月工程”的,也就是为下一发“嫦娥3”做准备,但在不断工作中,产生了“也许可以应用小翟那边机核协议””的想法。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甚至让钱老中途换路,单独成立了一个项目组,独立于“探月工程”之外。

内部名称为“灵动计划”。

研究院陆陆续续往西昌基地支持了30人,除了一个逃兵周墨,其他人都坚持在基地里。

能参与钱老亲自带领、国家级秘密项目,对每个工程师而言都是一种荣耀,类似甚至超过了当初翟达以大学生身份,去京北参与完成“jf—12”的感觉。

更何况,钱老还会认真指点,甚至悉心教导这些年轻人,堪称绝佳机会。

现如今,正是发射的日子。

准确的说,根据航天窗口期,发射时间应该在12月11日22点至次日凌晨三点。

航天局提过,一定赶在12月11日结束前,让这枚火箭成为钱老的“百年诞辰”贺礼,但钱老自然是要以“稳妥”为重,到时候根据天气和准备情况,该是几点是几点。

事实上若非计划延误了半个月,本来应该是早就发射完,钱老可以回到京北陪爱人度过百岁诞辰那是他唯一比较期待的纪念方式,但最后还是不得成行。

翟达推着轮椅,和老师走在陌生的建筑中,钱老缓缓道:“灵动计划”,是受到机核协议”的启发而来的这项技术在硬件控制、设备自组织、态势感知方向,有着巨大的潜力,小翟,你对这项技术了解么?”

翟达正要回答,钱老却突然重复了一遍,只是换了个更直接的问法。

“或者说,这项技术的诞生有你的参与么?”

翟达摇摇头:“说来惭愧从诞生到现在,都没有太关注过,最早是周墨和机核无人项目组一起弄的,后来也是那边在不断改进。”

“对我而言,以前只知道对复数无人机控制有帮助。”

轮椅还在徐徐向前,钱老沉吟片刻,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又过了许久,这位百岁老人,人类智力巅峰才说道:“我继续刚才的话题,硬件控制、设备自组织、态势感知三个方向在一起,你能联想到什么?”

翟达想了想:“呃自动驾驶?”

钱老摇摇头:“太小。”

“机器人?”

“太无趣。”

“那”

钱老眼中出现了一丝光芒,那是其贯穿近百年的梦想。

“意味着在外太空,通信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设备可以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工作”

“仅仅只需要一些低水平芯片和传感器,数量庞大的硬件设备就能基于短距通信完成复杂指令而且在更多的实验中,出现了节点越多,智能性越高”的累加效应。”

“由此延伸,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人类的肉体终究太脆弱,而复杂的工作又缺少不了人类的参与,机核协议”堪称为人类迈向宇宙量身定制的技术”

每当谈起这项技术的时候,钱老总是带着动容,这源自于内心的谜团,也源自于对这项技术的担忧。

翟达不断消化着,他相信老师的判断。

只是心底里,不免还是有些疑惑。

咱就是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们的飞控软件,这么牛逼?

直到某处陌生的实验室前,钱老掏出了自己的id卡,递给了翟达。

翟达在墙上刷了一下,实验室门缓缓打开。

里面有许多设备,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似乎是惊讶于会有外人进来,都向这边投来了目光。

其中几个看到翟达一愣,立刻惊呼道:“老板!您怎么来了?!”

说完自己就反应过来了,一拍脑袋:“哦对了,肯定是给钱老过生日!”

翟达和几个员工打了个招呼,而后打量着老师特意带他来的地方

似乎是某种硬件测试实验室,洁净等级并不高,连无尘服都不穿

意味着要么是很粗笨的东西,要么是本就希望被测试者有抗尘埃能力

而测试什么东西无疑是中央一个黑色球体

准确的说,这并非一个完美的球,而是由无数“等边三角形””的高度。

单个“三角”大概巴掌大,整体可能由200个拼接而成。

在钱老鼓励的眼神下,翟达走到黑色球体前,凑近了观察了一下。

“这是太阳能板?”

钱老点点头:“或者说它的外壳是太阳能板,以人类现在的科技,宇宙中只有这一种方式获取持续能源。”

说罢看向一旁的工作人员。

那人也是研究院的员工,显然在西昌基地参与的程度非常之深,甚至周墨走了之后成为了小组长。

其在计算机上点击了一下,输入了一段指令。

片刻后,这个黑色球体,开始了“肢解”!

一片片三角太阳板有序剥落,露出里面的东西,是一块电池和其他结构集成的设备,但重点不在内部,而在外壳。

三角太阳板似乎有“电动磁吸”能力,通过不同位置电磁铁不断通电、断电,居然能产生“移动”效果,一块块小板平稳的落在了地上,最后再度开始重新组合。

形成了一个黑色的立体五角星。

散发着强烈的几何感和凌厉气息。

翟达:

啊?

他看向工作人员:“我们的技术?”

那人挠了挠头:“不完全是,也是航天局、科学院、钱老倾力指导下完成的”

可以说开头是创建在“机核协议”之上的,但能到如今地步,已经远远超出研究院人自己的理解了

钱老一眼相中,并且以极快的速度洞悉了其潜力,调动了许多资源,才有了眼下这个结果

翟达有一种预感自己未来怕是要失去这些员工了

好家伙,要不是跑回来一个“周墨”,是不是要全军复没了?

钱老看着前方,悠悠道:“今夜,我们就将测试性的,将一个类似的设备发射到轨道上空。”

“我们称之为一箭三测”。”

“同时测试火箭部件回收”、可变结构卫星”、轨道自组织作业”三项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