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百年新征程
12月11日,下午6点。
本书由?全网首发
已经完成垂直总装的长征三乙,开始了燃料注入工作。
这一工作将持续数个小时,直到发射的前一刻才会中止。
翟达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发射塔内部,这里如同一个掏空了的摩天大楼,是的,整根大火箭藏在发射塔里,甚至还有办公室这样的结构。
当火箭将要发射的时候,整个“摩天大楼”会从中间裂开,给火箭留出移动信道,火箭再由特种移动平台,平移至几十米外的点火位置。
“怎么样,小翟,有没有感受到航天的魅力?”
翟达仰着头,感觉颈椎都压缩到了极致,很大方地承认:“很厉害,很震撼
“”
科技领域包罗万千,在纳米尺度上雕刻电路是科技,在地球尺度上发射巨物也是科技。
不过翟达也有自己的志向,笑道:“但相比起来,我更喜欢自己的事业,太空的美好,远不如大地,更不如人”。”
钱老没有强求,他很早就清楚,自己这个学生在航天领域并无什么兴趣,而是将“产业升级”丶“先富共富”当做一生志向。
这很好如果走相同的路,他这不知道还有几年的生命,最多再培养半个自己。
但走不同的路,却能一起开花结果。
所谓师生,不必似我,只愿类我
甚至,比我更加精彩。
长三乙火箭所发射的“载荷”,也就是老师口中类似于那黑色球体的东西,已经被装进了“载荷舱”,翟达只是参观了一下火箭,不过周边工作人员稍稍好奇,为什么这位全国最闪耀的企业家,超级成功者
年纪轻轻就拄手杖
翟达难得来一趟,多少有些好奇,【洞悉权杖】瞄一眼的欲望,止不住的。
晚上8点,整个西昌基地进入了发射前倒计时,窗口期将在22点到来,但还要根据天气丶云层丶大气电荷浓度(防雷劈)综合决定。
航天是个系统性工程,全球能够稳定丶长期成功发射火箭的,也只有三个。
中美俄,欧盟只能算半个,因为那边是许多国家合力,而且水平也不怎么高。
其他所有听上去很牛逼,感觉上很发达的国家都是个屁。
比如什么小日子啊,小棒子啊,小三子啊,小以子啊
实际上,“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早就摘下来一颗最大的了,而且中国航天是在漫长的数十年封锁中,完全由自己开拓出来的,至今都还有个“沃尔夫”条款。
而整个体系的开拓者和指路人,今日将重新见证一发重要的火箭升空!
航天局为此非常重视,这不但是重点项目的问题。
也是无数航天人,为祖师爷提交的一份答卷。
告诉钱老:后继有人。
凭着学生的身份,翟达甚至混进了发射指挥中心里,反正老师能去哪,轮椅周围方圆十米,他就畅行无阻。
时间到了晚上21点,发射塔内传来反馈,第11遍检测时,发现了一点遐疵,负责多级火箭分离的“爆炸螺栓”,有一颗紧固度出现偏差。
这并非组装时的失误,如此巨大的东西,因为温度丶燃料加注,都会有结构上的细微变化,翟达发现指挥室里不少人脸有些黑,大概是给祖师爷的答卷上出现了一点遐疵。
但钱老本人反倒是很满意,发现问题总比没发现问题好。
虽然一颗“爆炸螺栓”算不上胜负手,但航天的严谨,就是一个个细节堆积出来的。
于是老人家下令:减缓燃料注入,追加三次检测检查。
指挥室内众人脸更黑了因为这样很可能导致赶不上24点,钱老百岁诞辰结束之前发射。
翟达比较轻松,只需要等待即可,不过心里也在思考航天工业的感觉。
刚才“洞悉视界”下,他发现火箭的结构并不复杂。
但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枚火箭发射,有着基础学科的计算丶空天体系的辅助丶地面观测站的支持丶数百人协同工作等方方面面支撑。
举个例子,现在给你发一个无限动力的窜天猴,你就能将其送到地球上空指定高度丶进入指定轨道丶东西掉下来还能落在指定位置么?
更进一步,进入更远的地球轨道,转了特定圈数后被月球捕获,最后又转了无数圈,在特定时间丶特定高度丶特定局域,让其落在40万公里以外的月球上
更遑论还要让东西再次激活,自己飞回来。
火箭本身,只是这个工业类自里最基础的一环。
都不用和别人聊什么独立建造空间,犯不着,问问火箭就成,全球大部分只会放烟花。
一想到这些东西,这些体系,是从积贫积弱年代,一点点顶着封锁创建起来的,翟达就觉得厉害。
老师,和当时的其他人杰一起,真就是用“智力”和“努力”填平了“天堑”
。
外公也是。
时间一点点推移,三次检测检查,耗费了两个多小时时间,时间直接来到了23:30,终于才重新开始了发射流程。
指挥室所有人严肃的坐在位置上,一道道指令发出。
指令长:“发射塔人员撤出,所有人员离场!”
“收到,正在组织撤离!”
发射塔打开,火箭缓缓平移出来,立在三个超大型避雷针中央。
明显感觉到指挥室里节奏快了一些,看来他们还是没放弃“百岁诞辰”的想法。
但老师只是一遍一遍巡游在各个指挥位置,叮嘱和询问一些注意事项。
终于,23:50分的时候,燃料加注提速后,终于趋于结束。
火箭燃料每一毫升都要经过精确计算,这涉及到推重比,而且长三乙一级二级是剧毒燃料,三级又是液氢液氧,长时间停留在燃料舱内会腐蚀金属结构,发生“氢脆”,要到发射前最后一刻,才停止。
“汇报燃料注入情况!”
“全子级燃料注入达到计划标准。”
“摆杆摆开!”
长三乙顶端,用于注入燃料和稳定箭体的摆杆,朝两侧打开。
随着现场人员的反馈,指令长看了一眼表。
23:58!
卧槽!好极限!赶上了赶上了!
赶紧遥遥对钱老喊道:“发射准备就绪,请钱老指示!”
语速贼快,生怕口条慢了,多眈误几秒钟。
钱老戴上眼镜,看着大屏幕上数量繁多的信息,这些需要数十人才能时时解读监测的数据,在这位老人眼中,却是一个人就能够统揽全局,分析思考。
只是迟迟没有回应指令长的请求。
指令长看到时间已经变成了23:59感觉着急的嘴角都冒泡了,这份全体航天人,给钱老准备的答卷,即将过期
以为钱老耳背没听见,又重新加大了音量,甚至有点破音。
“发射准备就绪,请钱老指示!”
钱老转过目光来,看向指令长,似乎在说:你吼那么大声干嘛?
“你是指令长,为何还要听我指示?”
指令长一滞:“钱老,这是全体航天人给您的贺礼。”
钱老本想说些什么,突然又改了主意,笑了笑道:“那行吧,那就等我指示。”
指令长神情一松,可时间已经是23:59:45,钱老依旧没有给出发射指令。
这下全场都紧张了,因为下达发射指令后,还有10秒倒计时。
指令长都开始撒娇了!
那位百岁老人,依旧坐着稳稳当当。
直到59分丶50秒的时候,才突然向后拍了拍翟达的手。
“我喊不动,你来喊发射。”
翟达:“啊?”
这里面还有我的事儿呢?!我在这不是挂件么?
不过他也着急,也希望这枚重要的火箭,发射在今日当天,立刻喊了一嗓子:“发射!”
指令长赶紧转身:“收到发射指令,各单位预备!倒计时十秒!10!9!8!
“”
指挥室内,众人也完全排除杂念,不再纠结发射时间,而是关注眼前的工作。
只是心里面,还是有一些残念因为已经来不及了。
“4!2!1!点火!!!”
发射按钮被按下,西昌火箭基地三号井,巨大的火箭开始喷出熊熊烈火。
整个天空都逐渐被点燃。
当一颗“星”,逐渐飞升,划破山海,照亮寰宇。
这就是翟达所看到的。
其震撼,远远超过今天其他时刻。
无怪乎,老师如此珍爱航天事业,其确实有着一种独特而壮丽的美。
发射只是一个开始,在之后短短的几分钟内,火箭会逐级分离,抵达指定轨道,而后开启“一箭三测”。
分别是“火箭部件回收”丶“可变结构卫星”丶“轨道自组织作业”。
跟随老师转悠了一圈,翟达也对这三样技术有了更多了理解。
“火箭部分回收”,也可以称之为:轨道空降。
“可变结构卫星”,也可以延伸至:轨道机器人。
“轨道自组织作业”,则映射着:空间站自动化技术前置。
若这三项技术都能验证成功,按照钱老所说,中国航天事业,至少省去了20
年时间,无论探月工程,还是未来的中国空间站,甚至一些更新颖,更天马行空的设想,都将大踏步提前。
翟达只能默默祈祷,自家的“飞控程序”能给点力,别给国家拉了个大的。
所有人都紧张专注,检测和汇报着大量数据,指挥室里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声音不断传递。
只是或是在前方大屏幕上,或者是在自己的小计算机上,那标志着发射时间的数字,却成了他们的小遗撼。
发射时间,却被精准的定格在了12月12日,00:00:01的数字上。
翟达也有些可惜,心道自己刚才若是反应快一些,是不是赶上了
而钱老,似乎猜到了翟达的想法,反手拍了拍翟达的手背。
“小翟,无妨,这是我刻意为之的。”
翟达一愣:“啊?为什么?”
钱老目光灼灼,看着大屏幕,口中平静的说道:“我说过了,一个生日罢了,没什么值得庆贺的,况且中国航天,不需要我这个老师再批卷了。”
“重新回到一线,我和他们一样,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学生,而不是一个老师始终惦记着过去,路可走不远。
看向那个“12月12日,00:00:01”的数字,钱老潇洒的笑了一下:“况且百年诞辰,有什么好纪念的这颗一箭三测”很重要,不如用纪念中国航天丶中国人丶中华文明,迈入的”
“百年新征程!”